为继续深化本市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 嘉定区作为首批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区之一,在市医保局悉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试点各项任务有序衔接、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明方向,强思想,试点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市级层面,市医保局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嘉定调研,指导我区DIP试点工作开展,强调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对DIP基本原理进行详细解读和跟踪指导。区级层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副区长赴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DIP试点工作,阶段性听取工作进度汇报,保证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区医保局层面,从试点准备阶段至正式实施以来,区医保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始终把DIP试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牵头制订工作方案,形成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定期召开会议,对推进中的细节反复研究讨论,确保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二是用心用力补短板,抓改革,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采用“业务培训+专题培训”的方式,打消机构对于DIP改革的疑虑,充分认识改革的方向和意义,积极主动开展精细化管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稳步实施。发挥机构主阵地作用,完善机构内部组织架构,建立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专班,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机构主观能动性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方面组织各机构积极参加市区培训,另一方面指导机构内部业务学习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业务要求,培养各专业(含临床、医务、医保、病案、编码、信息统计、财务等)业务骨干。充分利用DIP信息平台,体现数据监测效能,对DIP平台数据开展定期分析,实现医疗机构改革运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是坚定不移强能力,夯基础,重要环节推进提质增效
强化业务培训,组织机构代表赴广州现场交流学习,邀请专家就理论基础、关键指标、病历及首页书写规范等内容进行全覆盖多轮次培训,组织各医疗机构围绕全量数据上传、病案质控、诊断编码、手术编码等开展培训,为提升我区编码工作质量打下基础。强化专项质控,依托区病案首页质量管理质控组,每半年开展一轮覆盖全区医保定点机构的病案首页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同时做好问题的追溯和跟踪。强化控费工作,通过医疗服务监管和质控联动来做实控费工作,对区域代表性病种的费用进行分析,将均次费用等指标同比增长的病种作为质控的专项内容,进一步加强控费监测的针对性和力度。
四是紧跟步伐强举措,重实效,创新管理方式成效明显
推进智能审核常态化,我区作为全市智能审核的三个试点区之一,与试点医院紧密联系沟通,结合审核规则及违规数据,为完善智能审核规则提出建议。智能审核开展至今,各医药机构的违规数据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有效遏制了不合理情况发生,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推进DIP付费特殊病例集体评审,我区建立评审专家组,对全区异常病例分批次开展集体评审。评审完成后,及时将专家评审的意见及结果反馈给医院,防止不合理现象再次发生。
DIP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医保、医院坚持同向发力,不断推动医保管理由费用监控向提升绩效转变。我区2019年7-12月、2020年度、2021年度共三轮住院费用按DIP进行考核清算,累计奖励资金3300 余万元,正向激励效果显现。今后,区医保局将以支付方式改革为主要抓手,稳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激发医疗机构良性竞争,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医保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