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护理需求缺口凸显,许多家庭面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窘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实施,正当其时。嘉定区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实施三年多以来,区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积极协调配合,各长护险机构规范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总体平稳、顺利开展,长护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制度创新
试点推进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无可避免。嘉定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区长护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嘉府规〔2020〕5号),并同步制定了《嘉定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设定长护险居家服务机构服务区域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性文件,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长护险各环节工作,提高新政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评估流程,严把评估入口
一是试行“预评估”。在正式评估前,由申请人签约的家庭医生出具其近3个月内健康状况的核实意见,作为评估机构开展上门评估的参考依据,有效避免了申请人弄虚作假,误导评估人员的情况发生。二是采集评估影像。在老人知情、允许的情况下,签订告知书与隐私保密协议,评估人员对评估各环节进行全程拍摄,保证评估过程的可检查、可追述、无疏漏,也为后续评估可能产生的争议提供客观依据。三是落实公示制度。我区严格落实15天公示要求,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住养老人可由所在养老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且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意向服务机构登记确认并享受服务。
三、提升服务品质,规范行业竞争
自2020年7月起,嘉定区对居家服务机构服务区域进行限定,各机构只能接收、服务居住地在其服务片区内的参保老人,签订《遵守区域服务承诺书》,对于累计违规跨区域次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机构,给予暂停新增1-12个月的处理。同时探索采用遴选方式确定新增的拟纳保居家机构,更好满足辖区老年人长护险服务需求。通过开展护理员轮训、技能比武、先进评选等活动,提高长护险服务质量,展现护理员风采。
四、创新监管方式,增强监管效能
探索推进长护险智慧监管,通过采用RFID射频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建立一套稳定、可靠、及时、完整的护理员智能签到系统。推广“时间印迹”技术运用于居家服务监管,实现长护险服务期间关键时点记录。试点实施长护险随机观察员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观察员对正在评估、服务家庭开展随机上门监测,对评估、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规范、对象满意度等如实做好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与协议管理、记分管理等挂钩。
五、加大政策宣传,确保精准落地
为提升老百姓对长护险政策的知晓度、认可度,先后编印长护险流程图、宣传折页、海报、事迹选编等发放至各街镇、村居、长护险定点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上海嘉定”APP平台推出安鑫杯“关爱失能老人 提升城市温度”嘉定区长护险政策有奖问答线上活动;做客嘉定人民广播电台《民生热线》,为市民就我区长护险试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等等。
试点以来,全区累计享受长护险服务3.36万人,医保基金支付社区居家和养老机构照护费用5.43亿元,众多失能老人家庭实现了照护和经济“双减负”。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嘉定区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绣花功夫夯实长护险精细化管理,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更高质量发展。